新十條發布,全員核酸已成歷史
“隨著大規模疫苗接種和新冠病毒變異,病毒傳播力增強,但致病力減弱,給人群帶來的整體健康風險趨于緩和,我國疫情防控正面臨著新形勢新任務?!?2月7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指出。
當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公布《關于進一步優化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提出十條進一步優化落實疫情防控的措施。圍繞這些優化措施,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當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回應社會關切。
2019年12月至今,新冠病毒疫情已經持續三年。
精準防控、人民至上、按需核酸已經逐漸成為共識,防控從發現病毒向患者治療過渡也成為實際需求,生活還是要回歸正常。
隨著三年疫情的跌宕起伏,“核酸檢測”成為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詞,但隨著病毒的變異和社交媒體上各種真真假假新聞的傳播,很多人對“新冠”和“核酸檢測”仍然抱有疑問。
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任務和目標,在過去的三年中,醫療機構、醫務人員、核酸檢測機構和專業技術人員為抗疫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一點不可否認,也無法抹殺!
不敢說沒有一個基因檢測機構希望疫情持續,但肯定沒有一名檢驗人員想把核酸檢測當畢生事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盡可能保證核酸檢測報告盡快發出、盡可能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已經讓核酸檢測專業技術人員付出了超常的精力、背負了太多壓力??!
解封不等于0防護,國家保護了我們三年,接下來就要靠我們自己保護自己了。
核酸檢測中的功與”過“
核酸檢測的作用——醫學界公認診斷新冠病毒的“金標準”。
我們為什么要做核酸?在核酸檢測中,為什么會出現“假陽性”的情況?對此,不少民眾也紛紛提出疑惑,質疑高頻次的核酸檢測究竟意義何在?
因為核酸檢測是迅速發現傳染源的關鍵手段,開展核酸檢測是為了實現“四早”(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這樣能夠精準及時地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者,降低傳播風險,保護易感人群。
三年抗疫,我們已經建立了“核酸檢測、疫苗防護、輕癥中藥、重癥特效藥、病毒變異跟蹤分析等”立體化的防疫體系,經受住了全球德爾塔變異株疫情、奧密克戎變異株疫情的沖擊。
三年抗疫,我們經歷了保衛武漢時對病毒的一無所知、甚至恐慌、恐懼,到如今對病毒的變異株跟蹤、分析、充分了解,我們實現了疫苗接種率超90%、新冠發病率低、死亡人數少。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核酸檢測是我們防疫體系里至關重要的一環,更是防疫體系里的排頭兵,對于病情的發現、預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專業角度講,核酸檢測的陽性結果可視為等同于對病毒進行培養,然后再進行檢測的結果。這就好比方說是“養小雞崽”,當雞崽很小的時候,一般人看不出公還是母,但雞崽養大以后,一看雞冠子就知道了。
那么“假陽性”的出現究竟是什么在作怪?答案是影響了檢測準確性。
盡管我們核酸檢測的特異性是100%,但是在實際工作中,實驗室可能會因試驗過程以及操作造成的一些污染而導致假陽性,據分析,由污染導致的假陽性,它的污染來源一般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擴增產物的遺留污染,在大規模核酸檢測的過程中,由于樣本量大,而我們采取的又是“停人不停機”的連續工作方式,因此每輪擴增檢測之間的清潔有可能不到位。同時也無法保證每個擴增管都是密閉的,就有可能造成假陽性。另外,檢測過程中樣本之間可能會發生交叉污染,比如說有陽性樣本或者我們所用的質控品污染了本來是陰性的樣本。做出來以后,是由于交叉污染造成的假陽性。此外,還有個別實驗室包括技術人員沒有嚴格按照規定的工作程序進行操作,也會造成假陽性的結果。
2022年起核酸檢測費用六連降
在2022年之前,核酸的價格是非常高的。2021年核酸的指導價一年前是120元,2020年超過了200元。如果你急著去第三方檢測機構,價格可能會達到三五百元。20世紀初,核酸供不應求,黃牛黨甚至把檢測資格炒到幾千元。
然而,2022年中,核酸檢測費用降價6次,單檢價格從120元下降到6元,混檢價格從35元下降到3.5元/人。
3.5元/人,一管10人就是35元,其中還有15元要分配給社區核酸采樣人員,核酸檢測機構拿到手只有20元/管,也就是2元/人。
這個每管20元中核酸檢測機構要支付的成本包括檢測試劑8-9元,人工2-3元,設備折舊2-3元,還有房租水電管理費用等等,這樣算下來,一管毛利潤不到5元,這還不包括復檢和復核的檢驗費用,以及財務費用。
新冠發病后的癥狀表現
隨著全國各地逐步“放開”的政策,人們尤其擔心,感染新冠后,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有多大。然而,官方媒體、醫學專家等都開始逐步釋放“新冠沒有想象中可怕”的信號。
今年11月中旬,張文宏在海南國際健康產業博覽會上公開發聲:新冠病毒逐漸進入穩定期,對人類造成的損害也在降低,差不多接近季節性流行感冒。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也在今年10月稱,新冠癥狀和普通流感基本沒有區別。給新冠患者在家如何養病的建議是:多休息、多喝水。
可是如果真得很不幸,有一天你被感染了,會發生什么?你該如何做?
很多人的開始反應是報備社區,及時去到發熱門診或醫院進行求助治療,這樣沒問題,很正確。
但實際上,普通中青年感染新冠后,7天內就可以好轉。下圖是醫療專家李侗曾總結的一份普通中青年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從發病第1天到第7天核酸轉陰的“癥狀分析”。
普通中青年的發病過程適用于以上情況,接種過新冠疫苗并完成加強免疫的人群病程更短、病情更輕。
在自我康復的過程中,絕大多數人是無癥狀和輕癥狀。但如果你的癥狀有點嚴重,也不必驚慌,放松心情,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多補充水,在飲食方面提高維生素、蛋白質的攝入,雞蛋、牛奶、瘦牛肉、魚肉等各肉類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它們對提高自身免疫力起著很大的作用。
今天的國人通過疫苗接種、藥物的治療,我們已進入到對病毒馴化、控制的階段。未來對于病毒流行的控制,可能并不是一個核酸的清零,而是將一個有癥狀或者重癥的疾病降到非常低的水平。
備藥不囤藥,抗原有必要
前幾天一張“新冠吃藥順序圖”在社交平臺大范圍傳播開。
中國中醫藥繼續教育智庫海外特聘專家董亞峰表示:“囤”不可取,“備”是必要的。常備一些藥品在秋冬季節是必要的,備上幾天夠用的就行。
深圳大學附屬華南醫院感染性疾病科汪云教授表示,目前新冠感染者90%以上都是無癥狀和輕型,沒必要大量地、非理性地搶購藥品。
那么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抗原檢測。
國家衛健委近期發布聲明,明確指出居民可在藥店購買試劑,自測新冠病毒抗原。進行新冠抗原檢測,有利于對疑似人群的早期分流和快速管理。
什么是抗原檢測?
抗原檢測是檢測病毒表面的蛋白??乖?,可以簡單理解為病毒穿的“衣服”,抗原檢測就是從抗體出發去測”衣服“的部分,讓病毒顯示出來。抗原檢測更方便快捷,但敏感度稍差。
而核酸檢測則是檢測病毒里面的基因。核酸檢測操作更復雜,獲取結果時間長,但敏感性和特異性更高。
為什么要開展新冠抗原檢測?
目前流行的奧密克戎毒株,傳染性高、隱匿性強,導致無癥狀感染者較多。
而抗原檢測具有操作簡單、快速,方便進行自我檢測的優點,將其作為核酸檢測的重要補充,可進一步提高四早中“早發現”的能力。
哪些人群更適用于新冠抗原檢測呢?
據了解,目前有三類人群適用,一是到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就診,伴有呼吸道、發熱等癥狀且出現癥狀5天以內的人員。二是隔離觀察人員,包括居家隔離觀察密接和次密接、入境隔離觀察、封控區和管控區內人員。三是有抗原檢測需求的群眾。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國家現已獲批的抗原檢測試劑它的敏感性在75%-98%之間,特異性在95%-99%之間,由于國家對疫情防控做的比較好,大部分地區人群流行率低于百萬分之一,因此如果大規模使用抗原檢測進行篩查,那么很容易造成“假陽性”過多的現象發生。
所以抗原檢測,更應該用在高風險、高流行率的聚集性感染人群檢測,一般人群不建議輕易做抗原檢測。
我們借鑒《高盛宏觀展望2023》報告中提到的,預計中國GDP增速將從今年的3.0% 加速至明年的4.5%,原因是我們退出動態清零,重新開放。
重新開放后,將不再開展常態化的核酸檢測,實行愿檢盡檢,它強調的是“自愿檢測”,強調的是“非必要不核酸”。
然而,一夜之間,核酸檢測點大面積消失,出現了確有需要檢測人員找不到核酸檢測點、或核酸檢測點大排長隊的現象。
重新開放,本質上是對城市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而絕不是降低了要求,目前,各地區核酸檢測點均已正常進行采集工作,這更提醒了我們應該因地制宜,切勿把步子一下邁的太大,合理優化核酸檢測點,站好科學防疫剩下的幾道崗。
借鑒其它國家的重新開放經驗,開放初期我們可能會有口罩情況的激增,人口流動性下降,但后半年我們很可能就會回歸到正常的生活,把原本壓抑的需求再次釋放出來。
希望每個人都能免受病毒侵犯,期待新的繁榮景象!
待到春暖疫情去,普天同慶再相聚!
聯系電話:18765844113/15953187082/ 18853178201
郵箱: huiruihuanjing@163.com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槐蔭區德邁國際信息產業園55號樓